中国能源网|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公正转型

日期:

沙龙第二期(上)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张莹与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副主任郭虹宇进行现场对话。此外,来自世界资源研究所Ross Center高级研究员Vijay Jagannathan作为连线嘉宾也参与了对话。

cover的副本.jpg
《可再生能源助力带路国家绿色发展》系列沙龙第二期(上)|中能网

《可再生能源助力带路国家绿色发展》系列沙龙自2021年正式开播,该系列沙龙由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主办,磐之石环境与能源研究中心、中国能源网协办,世界资源研究所支持,汇集行业专家精彩的讲解和评论,关注可再生能源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沙龙第二期(上)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张莹与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副主任郭虹宇进行现场对话。此外,来自世界资源研究所Ross Center高级研究员Vijay Jagannathan作为连线嘉宾也参与了对话。

本期的主题聚焦带路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源公正转型如何相互促进。

沙龙对谈上,主持人与嘉宾围绕能源公正转型对就业的影响、地区间的平衡以及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国际实践等话题展开交流。绿研观点梳理如下:

能源公正转型需要避免最脆弱群体承担更大份额的转型成本。以就业为例,据统计,202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创造了约1200万个就业机会。预计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创造的新增就业机会将达到当前的两到三倍,这表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能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值得注意的是,能源转型过程中的就业净效益是正向的,但可再生能源产业所带动的新增就业岗位难以直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行业被淘汰的就业岗位。因此,如何妥善保障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可能失去工作岗位的人群未来的就业问题,避免最脆弱群体承担更大成本,至关重要。此外,能源转型也需关注对不同性别的就业影响的差异和公平问题。

积极探索创新机制有助于统筹协调地区间的平衡发展。能源大省承担着保供与落实双碳目标的双重挑战,其生态环境也承受较大压力。能源供给大省与消费大省之间可以探索公平分担的创新机制,用能省份可以提供气候投融资标准、技术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支持与经验共享,助力能源大省的低碳转型,实现地区间的协同发展。

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分布式能源有助于解决带路发展中国家能源可及问题,而政策、电网的灵活性和电力市场的交易机制有助于推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在社区生计发展和个人低碳生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来源:中国能源网

封面|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