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观点|如何解决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源公正转型中的资金问题

日期:

建议构建中国国际能源公正转型综合体系,开展国际对话与合作。

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副主任郭虹宇在由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主办的《可再生能源助力带路国家绿色发展》系列沙龙上参与对话交流,点击这里了解绿研观点。以下是本期活动回顾。

带路特辑·编者按:

回顾“一带一路”倡议十年历程,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同相关方签署了50多份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文件,建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同31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长期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发展,在独立开展相关研究的同时,也独立或与相关合作伙伴共同推出系列沙龙IP和视频产品。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今年10月在北京举办。在此期间,我们将陆续推出一系列观点文章和视频,以飨读者。


近年来,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持续增长,发展中国家在能源转型中面临的资金缺口却不断扩大。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23年世界投资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发展中国家每年需要约1.7万亿美元的可再生能源投资,而其在2022年吸引到的外国直接投资仅为544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以实现能源转型。

《可再生能源助力带路国家绿色发展系列沙龙》2023年第二期沙龙针对如何解决带路国家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公正转型中的资金问题,邀请到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杨富强、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张莹、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副主任郭虹宇、印度尼西亚基本服务改革研究所(IESR)执行董事Fabby Tumiwa进行对话。

本沙龙由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主办,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支持,磐之石环境与能源研究中心和中国能源网协办。

能源公正转型中的资金挑战

考虑到绿色转型涉及的领域之广,所需资金量之大,各国都需统筹利用公共资本和私营资本,并最大限度降低社会和经济面临的负面风险。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发展中国家则需要更多资金投入,以弥补其在基础设施、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不足。

据国际能源署(IEA)和世界银行集团下属机构国际金融公司(IFC)预测,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年度可再生能源投资需要增加两倍以上,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并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气候目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蕾韦卡·格林斯潘也曾公开表示,“大幅增加对发展中国家可持续能源系统的投资,对全世界到2030年实现气候目标至关重要”。

但是如何确保资金流向最需要的国家仍然没有确定的答案。《报告》呼吁国际投资者、公共部门合作伙伴和多边金融机构建立伙伴关系,降低发展中国家清洁能源投资的成本。

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能源转型融资机制,由以七国集团(G7)和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建立的政府间多边合作机制——能源公正转型合作伙伴关系(Just Energy Transition Partnership, JETP)正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张莹解释称,JETP通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解决发展中国家在能源转型过程中面临的资金问题,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实现化石能源的逐步退出。

2021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期间,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等组成的国际合作伙伴集团(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Group,IPG)与南非达成首个JETP。据公开资料,2021年11月以来,IPG(构成不完全固定)先后与南非、印度尼西亚(下称“印尼”)、越南、塞内加尔先后达成JETP,涉及金额合计近500亿美元。JETP的关注重点在于退煤、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公正转型,其中公正转型的主要关注煤炭相关行业就业群体、可负担的能源以及当地的弱势群体。

JETP的融资方式是业内讨论的焦点之一。郭虹宇提到,考虑到受疫情和全球经济波动影响,发展中国家面临较大的债务负担,传统的气候资金支持大多以贷款的形式进行,这也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负担。如果能以赠款或优惠贷款的融资模式来落地,将更有助于发展中国的能源公正转型。

/uploads/image/2023/10/12/bf5404b9f7ebb9229b2ea05fd78786a8.jpeg
 图|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

JETP实施现状与挑战:以印尼为例

作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煤出口国,印尼煤炭资源禀赋优越。到2020年,印尼一次能源结构中的化石能源占比仍超过8成。印尼官方数据显示,该国2018年煤炭产业相关行业增加值占该国GDP的8%,涉及岗位数量约25万个 。另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数据,能源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占印尼2019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58.3%,其中大部分来自煤炭。与此同时,印尼拥有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和地热能。

Fabby Tumiwa介绍称,在能源转型方面,印尼政府近年来提出三大目标:电力部门2030年的最高排放量不超过2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超过34%;到2050年,电力行业实现碳中和。

他同时坦言,印尼能源转型仍面临众多挑战。一方面,印尼国家电力公司(PLN)供应着全国85%以上的电力,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与印尼国家层面的可再生能源装机规划密切相关。由于当地大部分煤电机组远未到退役年限,企业面临资产搁浅风险较大。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项目在印尼面临更高的融资成本,与化石能源项目相比缺少足够的竞争力。

为加快能源转型进程,2022年二十国集团(G20)首脑峰会期间,美国、日本等十个国家宣布启动与印尼的公正能源转型伙伴关系(JETP)。十国承诺在3-5年内通过赠款、优惠贷款、市场利率贷款、担保和私人投资组合的方式调动200亿美元,其中100亿美元的公共资金将来自IPG,另外100亿美元计划来自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the Glasgow financial alliance for Net Zero,GFANz)。该笔资金将用于支持印尼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煤电退役,以及支持受影响的社区。

目前,JETP正在印尼有序推进。Fabby Tumiwa表示,2023年2月,印尼JETP秘书处成立,隶属于印尼能源与矿产资源部(Ener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Ministry),下设技术、政策、金融和公正转型4个工作组。用于明确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实现路径和支持受影响的社区行动计划的《全面投资和政策计划》(CIPP)预计将于年内公布。在投资领域方面,当前版本的CIPP提到5个重点领域,即煤电提前退出;水电和地热等可调度可再生能源;风电、太阳能等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储能和电网;清洁能源制造和供应链。

此外,印尼也在通过气候投资基金加速煤炭转型投资项目(CIF-ACT)、亚洲开发银行能源转型机制(ADB ETM)、印尼能源转型机制国家平台(ETPCP)等渠道扩大投资来源。但必须承认的是,印尼能源转型融资仍任重道远。研究显示,预计到2030年,印尼需要近1000亿美元的投资才能实现2030年能源转型目标。

/uploads/image/2023/10/12/72f78636c48c33af3b3894132908f2a1.jpeg
 图|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

兼顾国内发展与国际合作

在张莹看来,JETP作为一种多边合作机制,可以考虑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相配合,成为互相促进的合作机制。她表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和利用等领域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通过技术输出和示范项目,中国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能源转型,并实现先进技术的全球推广。她进一步强调,中国要积极融入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之中,帮助发展中国家寻找转型路径。

杨富强也认可这一观点,他认为应该构建中国国际能源公正转型综合体系,开展国际对话与合作,在“一带一路”、南南合作、金砖国家等框架下推动国际公正转型,并针对发展中国家在清洁能源供应和绿色交通方面的需求,深化在南南能源转型中的国际合作,开展技术援助、产业投资等活动。

事实上,在能源公正转型方面,中国正在寻求更多国际合作。今年4月,中法发布的《联合声明》中提到,两国愿开展合作,解决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融资困难问题,鼓励其加快能源和气候转型,支持其可持续发展。

杨富强同时认为,在进行国际能源公正转型合作的同时,中国更需要做好国内公正转型工作。他建议,中国应尽快出台能源公正转型政策框架,并体现在双碳“1+N”政策体系中。其次,可以在国务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等现有协调机制的基础上,设立特别工作组,加强部际协调和制定相关政策。再次,资金方面可以参考国际经验,设立公正转型基金,在发挥财政作用的同时,撬动社会私营部门,形成资金合力。

针对如何发挥转型金融在国内能源转型和公正转型中的作用,郭虹宇表示,与偏重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绿色金融不同,转型金融主要用于支持经济社会的零碳转型。具体到能源领域,明确的转型金融支持目录和标准的出台将有助于转型金融提供支持。与此同时,行业也需要制定转型的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并根据时间表来优化和评估转型的绩效指标。


本文转载自: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

封面|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