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 中国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

日期: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提出新时期我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主要目标,语句依据各领域、区域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的暴露度和脆弱性,明确了我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重点领域、区域格局和保障措施。

基本形式

全球气候正在显著变暖。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增速达0.15℃/10年,预计气候系统的变暖仍将持续。

来源:生态环境部

取得积极成效


来源:生态环境部

面临诸多挑战

来源:生态环境部

 

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与安全,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把握扎实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契机,将适应气候变化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进适应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气候韧性,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基本原则

来源:生态环境部

 

主要目标
到2025年
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气候相关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基本确立,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取得显著进展,全社会自觉参与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氛围初步形成。
 到2030年
气候变化观测预测、影响评估、风险管理体系基本形成,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气候脆弱性明显降低,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基本形成,气候适应型社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到2035年
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基本成熟,重特大气候相关灾害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升,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

来源:生态环境部

 

提升自然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水资源
构建水资源及洪涝干旱灾害智能化监测体系。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与洪水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
陆地生态系统
构建陆地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体系。建立完善陆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监管体系。.加苏标o提统保护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提升灾害预警、防御与治理能力。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规划与建设。加强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
海洋与海岸带
完善海洋灾害观测预警与评估体系。提升海岸带及沿岸地区防灾御灾能力。加强沿海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


强化经济社会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农业与粮食安全
优化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格局。强化农业应变减灾工作体系。增强农业生态系统气候韧性。建立适应气候变化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健康与公共卫生
开展气候变化健康风险和适应能力评估。加强气候敏感疾病的监测预警及防控。增强医疗卫生系统气候韧性。全面推进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
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
加强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气候风险管理。推动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气候韧性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技术标准体系。突破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关键适应技术。
城市与人居环境
强化城市气候风险评估。调整优化城市功能间布局。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完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加强城市洪涝防御能力建设与供水保障。提升城市气候风险应对能力。
敏感二三产业
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防范气候相关金融风险。提高能源行业气候韧性。发展气候适应型旅游业。加强交通防灾和应急保障。


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
构建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土空间
统筹考虑自然资源分布、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气候适应能力,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充分考虑气候要素。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全面提升不同主体功能区的适应能力,保障国土空间安全。


来源:生态环境部

考虑各地气候变化、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同,兼顾气候特征相对一致性和行政区域相对完整性原则,推动构建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的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
强化区域适应气候变化


来源:生态环境部

提升重大战略区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来源:生态环境部

 

战略实施

来源:生态环境部


来源:生态环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