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绿色“一带一路” 助力低碳未来

日期:

2018年12月10日,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与气候治理”系列会议在波兰的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4)现场正式启动。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南南合作等多双边合作机制,提升中国气候目标和行动的同时,与国际社会携手达成全球1.5℃的温控目标,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2018年12月10日,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与气候治理”系列会议在波兰的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4)现场正式启动。会议由“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平台主办,WWF也是该平台成员之一。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南南合作等多双边合作机制,提升中国气候目标和行动的同时,与国际社会携手达成全球1.5℃的温控目标,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带一路沿线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也是碳排放增长趋势最迅猛的地区之一。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以能源、电力、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为主,基础设施建设对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为该区域应对气候变化带来更多的挑战。因此,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是否绿色低碳,是否与沿线国家的气候目标相一致,是全球能源转型及落实《巴黎协定》的关键问题之一。

在政府层面上,绿色发展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共识。中国不仅通过国内国际交流平台和合作机制向世界释放与沿线国家“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的决心,也在努力探索实施方案。

巴基斯坦气候变化部环境与气候变化主任IRFANTARIQ Muhammad先生表示:“中国的资金和发展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示范项目,希望中国在中巴经济走廊第二期中能推动更具有气候韧性的建设项目,帮助巴基斯坦摆脱碳锁定困境,迈向更低碳绿色的发展路径”。

一带一路投资如何兼顾投资所在国的电力发展需求与清洁转型目标,如何通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和互通来全面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如何有效提升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的环境风险管理水平,使投资项目满足并进一步提升所在国的国家自主贡献承诺?这些问题都需要民间力量深入、广泛地参与。在官方推动一带一路沿线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中国的民间力量也通过具体实践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政策沟通、民心相通。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总干事卢思骋表示,如何通过促进可再生能源而非燃煤电厂的合作以及提高能源效率来实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的绿化,对于全球绿色转型以及《巴黎协定》的实施非常重要。

“基于我们的国际专业网络以及之前在能源转型和绿色金融方面的经验,WWF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共同启动了加速南南合作可再生能源投资的计划。通过制定有利的政策,发展良好投资环境,推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双标合作,以及开发试点项目,提高可再生能源投资在东南亚国家的比例,同时限制对燃煤电厂的投资,”卢思骋表示。

平台协调机构创绿研究院主任白韫雯说,在全球经济去碳化背景下,“一带一路”的投融资活动需要与《巴黎协定》和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协调。“作为民间力量,我们愿意与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就中国污染治理、能源转型的经验与教训做分享与互鉴,共同促进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后发跨越。”

 “此外,2020年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在中国举办,制定2020年后全球自然保护框架。世界需要达成一份新的有关自然和人类的全球协议,展示我们从人类和地球角度出发所选择的道路。中国提出了生态文明,WWF期待中国可以发挥引领者的作用,促成一份有雄心、可执行的方案,”卢思骋说。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平台由21家中国本土及国际NGO、基金会、智库共同组建;通过研究和项目活动,推动国内外利益相关方在各领域和层级的交流与对话,探索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携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和措施。“平台”也在与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合作,为提升并完善当地的环境法规体系和气候方案,建立兼容的政策和标准,携手促进当地国国家自主贡献(NDC)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报告下载: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 WWF Recommendations and Spatial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