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案:对于智库而言,传播的重要性已无需多言,但如何看待智库的传播还有许多值得讨论的地方。当“公益市场化”的趋势判断和对于“自由的思想市场”的期望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市场的视角来看待智库的传播和影响会给我们不少启发。本文发表于on think tank网站,这是一个专门研究智库的机构。作者是一位思想类机构的咨询顾问。文章认为影响评估不是项目完成后的收尾工作,其框架应是贯穿知识生产和营销全过程的机构战略的核心部分,而且特别强调了对机构内部自我学习机制的关注,这些观点都值得深思。
| 译文:如今,关于智库在政治舞台上对决策过程影响力的讨论越来越多。如果智库希望能提供资助方、客户和社会感兴趣或者有价值的内容,那么其主要目标应是影响,而且必须是影响。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考察这一主题的科学文献,就会发现,关于影响力的关注常常是集中于智库的员工、架构和组织之外的渠道和反响等。如果影响力主要是依赖于组织内部的机制产生的,那么这种对于外部的关注则有点舍本逐末。
图片来源:网络
到底有没有战略?
就像许多作者所指出的,智库的组成是一种研究(思想)和"卖出"这些研究成果(营销)的平衡。而智库的目标就是要发挥影响。只要一个智库能拿出确切的证据证实自己产生的影响,它就可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先是获得更大的筹资能力和更多资源,然后基于这些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如此循环往复。一旦我们认识到这种“靠谱的影响力证据”是智库每日工作和生活的关键挑战,很多问题就逐渐清晰了。
首先,要想将理念或者思想营销得更好,则需要先在优化目标实现路径的计划工作上投入时间。这就是所谓的“战略”,其中包括合理的大环境分析,目标的确定,资源的分配,组织系统、行动计划以及构建和维护影响力监督与评估体系的能力。尽管智库的战略听起来好像是显而易见、人尽皆知,但是现在看来,拷问、反省一个智库的战略依然是有意义的。
第二,有必要牢记产出和效果之间的区别,虽然这些区别看似已经被明确界定了。产出通常指可通过一系列指标来衡量智库活动在影响政策议题的最终结果和相关讨论中的活跃程度的测量结果。而效果不仅仅指行动,更是根据预设目标达到的成果。尽管在某些议题或政策领域,两者之间的明确界限可能会有所模糊,但整体而言,二者之间的区分还是很明显的。当然投入也不能忽视。归根到底,必须计算投入产出和效果,才能避免在智库的员工中产生对于机构影响力的不切实际的估计。
因此,在一个设计完好的战略中,为了提供上文提到的确切的证据,影响的评估系统是一个关键的因子,这点是非常清晰的。经验告诉我们,投入和产出都可以很容易地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而效果的客观确定则需要使用定性的指标。说到这一点,如果智库的外部拓展是较容易改善的,下一步就应将关注放在内部组织上。
把关注点放在内部
一般来说,智库的内部组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即员工和理事会。员工投入到日常的工作中,而理事会则要实现一个完全不同的功能,即内部建议和定性评估。 因此,在一个影响评估的框架内,员工应该依据一个指标体系定期提供投入和产出方面的确切证据,而该指标体系需能阐明智库的资源和行动与既定目标的关系。同时,理事会的成员则需要集中于数据的解读,并将这些信息应用在建立目标和政策环境的分析上;从定性的角度来评估智库在影响政策决策方面的实质影响。结果就是,如果要实施一个真正的效果追踪体系,需要积极结合运用定量的衡量和定性的解读,从而找到影响或效果方面的证据。
一个效果追踪体系,应该被作为智库内部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进程中的一部分。智库正是通过这一进程来明确自己的使命和目标,以及内部组织、资源提供和分配、传播计划和行动计划。这些内容都是随着效果评估的体系而产生的。
使之具备可操作性
总而言之:
- 要获得影响的能力,智库应该把对机构内部的关注和对外部的关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因为后者依赖于前者。
- 如果智库的基因就是思想的生产和营销,对于内部的关注就应该放在组织运行的核心。因此,如果一个智库的战略已经包括了一个对于所实现影响的评估体系,那么那些在项目中投入的人力和专业知识则应作为该体系的考量因素,并使用该工具来设计和矫正项目活动。
- 因为目标设定的进程只能针对当下的情境,而政策大环境是不断演进的,所以一个影响评估体系必须是动态、开放地持续改进的。此外,它还应该平衡定性和定量信息的利用,从而为自我学习的进程提供最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智库需要不断把自己的影响力展示给资助方、客户和社会。这种影响力当然可以通过外部设计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传播规划和一套明显客观的目标指标来提高。但是对于智库来说,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在自己内部。
作者:FRANCESC QUINTANA
译文:陈冀俍(创绿研究院 研究员)
原文请参考:https://onthinktanks.org/articles/think-tanks-communication-and-imp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