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华 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气候合作项目主任 张晓华主任在过去十五年间一直从事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和相关问题研究的工作,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领域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此之前,他于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担任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顾问。2012-2015年,担任中国国家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国际合作部负责人。2007-2012年,就职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工作,专职从事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支持工作,特别是在技术转让和资金方面。1999-2007年,在清华大学核研院工作,从事能源系统分析、减缓气候变化相关的研究工作。2003-2006年和2012-2015,曾担任中国政府参加联合国气候谈判代表团的成员。 |
张晓华主任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从事多年的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和相关问题研究工作,在气候变化领域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他曾担任中国国家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国际合作部负责人。2007-2012年间,就职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专职从事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支持工作,特别是在技术转让和资金方面。
作为气候变化领域的资深专家和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气候合作项目主任,张晓华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南南气候合作机制建立、项目实施、能力建设、资金安排等方面有着丰富、切实的实践经验和独到见解。编者有幸在德国波恩举行的COP23会议期间邀请到张主任录制了一期以南南气候合作和带路倡议为主题的访谈,分享给关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在带路倡议背景下的实施计划及进展的读者和听众。
标题1:南南气候合作需在信息交流和建立完整知识体系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
Q: 您认为南南气候合作在过去几年,从联合国及中国的角度来说,取得了哪些进展?还有哪些问题亟需解决?
A:近年来,中国无疑已成为南南气候合作的领军者。自2012年起,中国就宣布对南南气候合作进行资金支持,2015年更是大力推进,不仅将支持资金总额翻了一番,还在巴黎气候峰会上成立了气候南南合作基金,提出了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十百千计划”。联合国对此也持与中国相近的积极态度,具体开展的工作如:1)组织南南合作高级别论坛,保持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政治势头,宣传成果;2)支持南南气候合作知识积累,撰写形势报告和案例分析,以推动相关工作;3)发挥催化作用,帮助成员国在新兴领域开展合作。谈到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1)信息交流不够,区域层面的工作缺乏交流和对话;2)缺乏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得优秀的知识和技术资源与需求无法有效匹配。
标题2:联合国是国际治理的主渠道,中国可与之携手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来推动南南气候合作的具体实施
Q: 您认为联合国和中国通过什么样的合作机制,能有效地推动南南气候合作的发展和完善?
A: 随着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动力的增强,以南南合作为典型的主动性国际合作的能力短板逐步显现,此点可通过与联合国系统合作来弥补。作为全球治理的主渠道,联合国也是中国实现有效参与全球治理所必须借助的平台。同时,联合国在南南气候合作中主要发挥催化剂和润滑剂的作用,推动合作行为主体在需求和资源端进行匹配,形成更有效的合作伙伴计划,要想实现此目标,中国的参与必不可少。因此,中国与联合国在该领域的合作势在必行,且潜力巨大,双方可借鉴其他领域已有的合作模式和经验,将其引入南南气候变化合作中,共同推动其具体实施和发展。
标题3:从战略高度将南南气候合作作为构建人类共同体的重要切入点,推动更切实可行方案的实施,促进南南气候合作向更系统、全面、深层次的方式发展
Q: 中国南南气候合作现在主要以赠送物资为主,您认为现阶段通过何种方式能更好地弥补南南合作在制度、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缺失?
A: 随着合作深入及对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需求的进一步了解,传统的物资赠送已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将南南气候合作向深层次、多样化拓展已成为未来努力的方向。从短期看,可在物资赠送方面更充分地发挥社会各界的主观能动性,取长补短,在短期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长期看,十九大后,我们应从战略高度去理解南南气候合作问题,将其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具体切入点,推动更切实可行方案的实施,促进南南气候合作向更系统、全面、深层次的合作方式发展。
标题4:带路倡议为进一步推动南南气候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和平台,而南南气候合作也是带路倡议实施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和重点之一。
Q: 您认为中国应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及其他国际合作机制更好地在南南气候合作中发挥引领作用?
A: “一带一路”倡议为进一步推动南南气候合作提供了一个难得契机和平台,二者在实施效果、实施对象和战略配合上紧密关联。作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在全面实施带路倡议时必须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的因素。带路倡议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是中国开展主动性国际合作的旗舰性平台,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需围绕带路倡议这一大局来开展。
就具体工作而言,可实施针对性的需求分析,如带路国家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具体需求和目标,有的放矢地制定有利于二者的措施和计划;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成立带路国家气候合作网络,加强各参与主体在项目层面的有效合作、开展针对性的能力建设。
标题5:只要在政治上体现出与南北合作的区别,南南气候合作在技术层面和具体做法上均可借鉴现有的国际合作经验
Q: 您对中国南南气候合作在政策指导、制度空间、财政支持、运营推广、能力建设、利益分享等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建议和意见,有哪些国际经验可以借鉴和参考?
A: 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虽与南北合作在性质上有所区别,但在实际操作层面,无论是制度或模式上,均可参考发达国家在传统国际合作上的经验。甚至在制度上都无需创新,只要在政治上能体现出与南北合作之间的区别,在技术层面和具体做法上均可借鉴和参考现有经验。目前,如何盘活政府提供的资金,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是我们最核心的关切。资金问题的有效解决及先进经验的借鉴,将助力中国在南南气候合作中发挥更重要的引领作用。
标题6:多方合作对处于摸索阶段的南南气候合作而言非常重要,是其重要的战略方针
Q: 您认为我们该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以更好的推进南南气候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政府、智库、NGO和企业等各方力量在其中所能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A: 多方合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处于摸索阶段的南南气候合作而言显得更为重要。政府主要发挥协调作用,鼓励、引领社会各界的参与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供公共资金作为种子资金来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其中。企业的主要优势是提供实际资源与具体解决方案。NGO则可充分发挥其灵活性和积极性,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协助具体项目的实施;智库则可开展针对性研究与政策对话,为参与主体提供建议等等。
本文由《绿色聚焦·中国与世界》期刊策划编辑组采访、剪辑与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