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及重点案例国研究

日期:

目前,化石能源仍然是东盟国家最主要的来源, 化石能源消费在能源需求中的占比仍超过 70%。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东盟国家 面临能源转型的迫切需求。为此,东盟各国纷纷制定了清洁能源发展目标,并推出一系 列发展清洁能源的支持政策,以快速增加清洁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为了 深入了解东盟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与规划目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委托水电水利规 划设计总院开展《东盟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及重点案例国研究》课题研究,旨在为东盟国家可再生能源持续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东盟是全球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也是能源需求最旺盛的区域之一。在过去 的 17 年里,东盟十国能源需求增长了 73%。据预测,未来 25 年仍将保持年均 2% 的 以上增长速度,高于 1% 的全球平均水平。目前,化石能源仍然是东盟国家最主要的来源, 化石能源消费在能源需求中的占比仍超过 70%。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东盟国家 面临能源转型的迫切需求。为此,东盟各国纷纷制定了清洁能源发展目标,并推出一系 列发展清洁能源的支持政策,以快速增加清洁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为了 深入了解东盟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与规划目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委托水电水利规 划设计总院开展《东盟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及重点案例国研究》课题研究,旨在为东盟国家可再生能源持续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这项研究报告在分析东盟国家能源资源概况的基础上,从市场环境、现有政策、开 发潜力、开发成本、制约因素及气候变化等角度系统分析了东盟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的 潜力,归纳总结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国际经验,分析提炼了促进东盟国家可再生能源发 展的政策选择,重点阐述了东盟重点案例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简要提出了促 进东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建议。报告的主要要点如下:

现状以化石能源为主,但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终端能源消费中电力消费占比逐年 增加。东盟各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资源最为丰富,风能、太阳能和潮汐能具有较 大潜力。印尼可再生能源资源种类和资源量最为丰富,水能、地热、生物质能资源量均 位列东盟第一。缅甸、越南、老挝水能资源较为丰富,理论蕴藏量在 230,000 GWh/ 年 以上。风资源主要集中在越南、老挝、泰国及部分沿海地区,其中越南风资源最为丰富。 由于东盟国家特殊的地理位置,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年太阳能总辐 射量大于 1750 kWh/m2。目前东盟能源消费中化石能源占比 74%,可再生能源消费仅 占 6%,但优越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为东盟国家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能源转型奠定了基础。 终端能源消费中,电力消费占比从 2000 年的 10% 增加到 2016 年的 16%,其中新加坡、 越南、文莱、菲律宾的电力消费占比超过 2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柬埔寨、印尼、缅 甸电力消费占比相对较低,但每年能够保持稳定的上涨,东盟国家在电力可及问题方面 持续改善。

可再生能源目标的制定和配套支持政策的出台,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 政策环境。在《2016-2025 年东盟合作行动计划第一阶段:2016-2020 年》中,东盟 设定了到 2025 年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 23% 的总体区域目标,各成员 国也据此设定了国家目标,其中老挝(59%)、菲律宾(41%)、印尼(26%)、柬埔 寨(35%)、缅甸(29%)和泰国(24%)的发展目标均高于东盟总体目标。同时,东 盟各成员国纷纷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包括上网电价、优惠贷款、资本补贴、税 收优惠等。战略先行、目标引导,同时制定相应的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将成为推动东 盟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

电力需求持续增长,可再生能源开发程度普遍较低,加之全球新能源开发成本下降 的趋势,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满足电力需求的新动力,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根据经 济年均增长率 5.3% 的经济增速中方案预测,到 2020 年东盟电力需求将达到 10039 亿 kWh,电力需求年增长率为 4.6%。从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来看,资源潜力方面,水电 开发程度除越南和菲律宾以外普遍低于 25%,风电和太阳能开发程度普遍低于 5%,潮 汐能和地热能普遍尚未规模化开发利用。技术潜力方面,2015 年东南亚煤电平准化度电 成本(LCOE)根据超低排放技术的不同大概在 55~60 美元 /MWh;同期水电 LCOE 与煤电最为接近,约为 85 美元 /MWh,生物质、陆上风电和光伏 LCOE 成本大约为煤 电的 2~4 倍。虽然目前煤电具备较大的价格优势,但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到 2035 年 煤电价格变化都不会太大,而且随着煤炭资源进一步开发及碳排放纳入成本,煤电成本 未来可能有增长趋势;而全球风电、太阳能在过去的 15 年间成本分别下降了 65% 和 85%,而且未来有进一步降低成本的空间。因而,东盟国家可再生能源即有较好的资源 禀赋,又有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空间,未来可再生能源将有很大发展潜力。

东盟国家气候变化和环境方面的目标和要求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潜在动力。部分东 盟国家空气污染较为严重,东盟区域受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气候灾害影响较大,改善空 气质量、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倒逼东盟国家积极能源转型。另外,东盟十国均提交了国 家自主决定贡献方案,制定了本国的减排计划和规划。为了完成能源转型和减排目标,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必然选择。

技术约束、融资困难、经济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因素是东盟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 面临的主要障碍。东盟成员国为了实现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2016~2040 年间能 源行业投资需求预计达到 2.36 万亿美元,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难以满足可再生能源行业 的发展需要。新能源不稳定性对电网及调峰要求高,东盟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人才 培养和管理经验等方面均存在一定不足。加之可再生能源投资和开发面临的法律政策、 经济、自然灾害等方面的风险,东盟国家可再生能源开发仍然面临诸多障碍。

参考国际可再生能源先进经验,东盟国家为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要加强政治、 经济、法律、市场等手段的综合使用。首先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角度, 制定切实可行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其次根据目标制定,配套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等保 障政策,通过宣传等对社会公众进行引导,提高社会各界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认知。再 次,对可再生能源的财政支持要量入为出,不因补贴可再生能源而增加末端用户负担, 根据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支持政策。此外,在注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同时, 不能忽视能源能效和技术升级,注重整个产业链布局,培育和发展整个产业链。

根据东盟各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同时需根据发展阶段的转 变适时调整政策。新加坡、文莱、柬埔寨、老挝和缅甸属可再生能源一般发展阶段。其中, 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经济相对落后,城镇化率低,存在电力短缺问题,能源开发应以开 放电源投资、解决电力短缺问题为主,通过普及分布式光伏等解决电力可及问题,通过 电力市场改革建立电力市场;新加坡和文莱经济发展水平极高,但国土面积小,除太阳 能资源以外可再生能源资源匮乏,应将光伏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培育产业,注重 光伏技术创新及产业链培养,因地制宜妥善分布式光伏系统,推广应用光伏屋顶、幕墙, 从建筑节能入手提高能效水平。泰国和印尼可再生能源起步相对较早,属可再生能源较 快发展国家。需以强制收购补贴政策体系为核心,尝试实行多种补充、附属政策,完善 强制收购补贴体系,包括强制目标制度、优先上网和收购权、上网电价政策、税收优惠、 投资便利及鼓励国际合作,并根据发展情况适时调整政策。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可 再生能源(主要是水电)发展较早,属可再生能源积极发展国家。需从创新角度制定可 再生能源发展政策,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适时推行可再生能源平 价上网,以招标方式确定可再生能源的上网电价。

越南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可在电源建设、技术合作、互联互通等方面加强合作, 将风电作为重点投资方向。2016 年越南政府制定了未来的能源结构发展目标,到 2020 年、2025 年和 2030 年,可再生能源占电力装机总量分别达到 11%、13% 和 21%,并 在上网电价、税收优惠、宏观调控等方面均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能源电力需求 和电源结构转型是越南电力合作的主要驱动力,同时配套加强与之相关的电源优化配置、 大规模电力传输、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等电力技术合作研究,使得电网的发展能支撑电源 建设的需要。越南是东盟地区风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拥有 3000 km 长的海岸线,陆上 和海上风电均具有较大开发潜力,可将风电作为重点投资方向。从越南风电产业链布局 切入,通过布局越南风电全产业链的规划和发展,在提高风电装机、降低风电成本的同时, 创造更多风电产业链上下游在越发展的机会。

印尼岛屿众多,各类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均较好,可在基础研究、能源可及、电源 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将海岛多能互补作为重点投资方向。印尼政府致力于在 2025 年和 2050 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比分别达到 23% 和 31%,结合印尼的可再生能 源资源禀赋,国家电力公司计划开发利用多种类型可再生能源,包括地热能、水能、风能、 分布式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目前印尼能源消费市场与资源禀赋不匹配,未统一的电网 系统阻碍了大规模电力输送,同时面临解决 2300 万无电人口的电力可及问题。应因地 制宜开发海岛多能互补合作项目,将能源开发与岛屿综合规划相结合,首先对岛屿进行 功能规划,其次根据岛屿的功能定位布局岛屿的基础设施系统,最后配置相应的能源系统。 可根据自然条件合理地配置传统能源(如煤电)、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生物质能等)、储能系统等多能互补微网系统,通过岛屿综合开发带动多能互补产业发展。


来源:自然资源保护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