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会场,今日夜未眠
谈判会场,今日夜未眠
2014/12/12
预定在今天周五结束的会议,毫无悬念的延期到了周六。要190多个国家在两周内讨论出一个基于共识的文本,为明年关键协议出台做基础,自然是件困难的事情。此次会议讨论的重心是INDC(国家自定贡献预案),预案需要包括哪些内容,何时以及如何提交,提出INDC国际层面和国内的参与评审的流程,如何所提预案进行评审与核查等,都是需要缔约国在巴黎前达成共识的。在INDC议题上,发达国家依旧把重点放在减缓。今年ADP开幕式时,几个主要的发达国家阵营就相继表态,今年重点应该放在减缓以及围绕减缓的定量机制和体系。而发展中国家则强调INDC不能仅将内容限定在减缓,也需要纳入适应、资金、技术转移、能力、透明度等,是包含国家为达成目标所采取的手段及路径的一个全要素方案。
本周一出来的草案对前期各个主要国家阵营之间的争执做出一些协调,将减缓与适应均写入INDC,文案要求各国全面实施减缓工作,将在本国各主要经济领域均设定减缓目标而不仅限于某个行业,同时也要求各国制定气候适应计划并展开相应工作,具备能力的国家要帮助不具备适应能力的国家。适应部分内容基本得到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认可。尽管如此,上周草案的出台还是引来硝烟阵阵,诸多国家阵营出对文本内容表示不满,这包括草案并未对INDC提交形式进行界定和说明,如减缓与适应的基准年、时间范围、方式方法等;发达国家一直强调减缓部分的量化标准以及评审机制也没有在草案正文部分出现;涉及发展中国家核心利益的资金、技术转移和能力建设也没有出现在正文。文本草案主要给出了六个方案。每个方案分别针对国家属性区分;减缓、适应 、资金、技术及能力建设;提交年份等元素进行了不同的安排。所以,第二周也主要是基于这些不同方案进行讨论。
(COP20 会场 创绿中心/摄)
在会议期间,有些发达国家代表对中国表示不满,认为中国在本次会议上谈判姿态态度强硬。在INDC贡献评审的问题上,发达国家要求2015年各国在提出各自贡献目标的时候需要有评审(assessment)以保证MRV。中国和一些立场相似国家认为应以合适的方式自愿提供信息,不主张事先评估,主张评审应在巴黎会议2015年之后来做,而2015年的精力应集中致力于巴黎协议达成。而如果各国2015年公布INDC后,发现离减排目标有差距,超过了两度升温,则应加大2020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投入。这一问题上的分歧,再度造成两股力量间的气氛紧张起来,一定程度阻碍谈判的进展。
相比INDC的举步维艰,资金问题上还是有进展的。截至昨天,已有30个国家宣布了向绿色气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注资,累计有100多亿美元进入资金池。尽管这与发达国家承诺2020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目标有差距,也缺乏资金承诺落实的时间路线图、透明度及来源说明等,但可喜的是,在资金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干戈有化解的意向。秘鲁、墨西哥作为发展中国家,已经承诺向这只曾经只要求发达国家注资的基金分别贡献了600万和1000完美元,此外,蒙古、印尼、巴拿马等发展中国家也同意向绿色气候基金注资。中国在气候资金上也安排了自己的方式。12月8日中国在场外举办的 “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别研讨会”上宣布,从2015年开始,将把每年提供的南南合作资金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资金规模会提高到1.4亿元人民币,同时建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然而,南南基金的安全保障措施及其在项目和技术层面的使用并没有做说明和规定,这也成为国际上NGO关注的焦点。
("中国角” 边会 创绿中心/摄)
夜已深,但主会场依旧通明,会议明天继续展开。今年的利马会议是明年巴黎的准备阶段,只是这个准备的进程比预期的要艰难,谈判的紧张气氛预示着明年在巴黎将是更具挑战的一年。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高级顾问 杨富强
创绿中心气候与金融政研部 白韫雯
相关资源:
媒体联络:
010-84477697
感谢中国民间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CAN)对创绿中心参与气候谈判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