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绿中心发布《绿色信贷“走出去”:中资银行海外践行绿色信贷案例分析》报告
背景介绍 Intro
《绿色信贷指引》(下文简称《指引》)于2012年由中国银监会正式发布,至今已走过第三个年头。《指引》旨在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以绿色信贷为抓手,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有效防范环境与社会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绿色信贷政策自2007年提出,在国内的实践中已取得富有成效的成果,多数金融机构制定了各自信贷环境风险控制的管理体系和办法,有些银行在授信审批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等举措,以确保在贷前、贷中和贷后管理的各个环节纳入环境与社会风险的考量。
《指引》在第二十一条中,特别针对中资银行参与海外项目授信提出了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拟授信的境外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确保项目发起人遵守项目所在国家或地区有关环保、土地、健康、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拟授信的境外项目公开承诺采用相关国际惯例或国际准则,确保对拟授信项目的操作与国际良好做法在实质上保持一致”。对海外风险做出强调与要求受到国际社会的好评,这不仅体现了中国政府要求金融机构要关注与防范项目因环境和社会问题出现的风险,也体现了中国主动承担起对外投资的环境与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的绿色投融资。
今年是《指引》发布后的第三个年头。借此时机,作为一家致力于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中国环保组织,创绿中心与国际组织地球之友合作,通过调研与访谈,对涉及中资银行参与的六个有争议的海外项目进行了解,并依据个案分析了绿色信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报告考察的六个项目分布在东欧、南美、澳大利亚、东南亚、西非等地区,涵盖煤炭、矿业、交通设施建设、林业、水坝等行业,涉及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在内的中资银行机构,案例将在报告中做具体呈现。研究发现,由于与刚刚与国际接轨,中国的银行在海外践行绿色信贷上还处在边学边做的过程。这些案例虽然在投资领域、所处国家环境以及中资银行参与融资的方式各有差异,但从中都 不同程度的看到,中国投资的项目在东道国正面临环境与社会方面的风险。项目的投资方、施工方、贷款方如何妥善管理及应对这些风险,成为中国企业是否获得投资收益以及声誉的关键。 为使《绿色信贷指引》 更加完善并得以有效落实,需要国家的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项目企业、以及民间NGO的共同努力,从争议案例中获得经验和教训,期待中国“绿色信贷”的最佳实践“走出去”。
分享 Resources
阅读报告:
《绿色信贷“走出去”:中资银行海外践行绿色信贷案例分析》
欢迎向我们提出建议,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索取纸质版报告
联系我们: FDI@ghub.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