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源—能源—粮食 路线图: “全球瓶颈”报告

日期:

为了加深关于中国所面临的水源—能源—粮食挑战的对话、突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创绿中心与中国环境论坛携手,于2013年8月共同组织了首次中国水源-能源团队(China Water-Energy Team) 交流活动,与中国政府研究机构、智库、非政府环保组织、 大学、企业共开展了六次闭门讨论及两次公开讨论。本《路线图》提纲挈领地总结了此次交流活动的要点。

下载附件:中国水源—能源—粮食 路线图 “全球瓶颈”报告

相关活动:水源-能源之瓶颈


roadmap-china

水源—能源—粮食的瓶颈问题是一个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的问题。淡水资源不断减少,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粮食供应不确定性愈加严重,这三个问题之间相互影响,给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以及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能源消费第一大国,中国的能源、粮食以及环境安全也深受这些瓶颈问题的威胁。我国有关部门如何应对水源—能源—粮食的挑战将给国内外带来深远的影响。

 

2010年,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 (Woodrow Wilson Center)中国环境论坛 (CEF) 与总部位于密西根州的蓝圈组织 (Circle of Blue) 合作启动了“瓶颈:中国”项目,对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面临的水源—能源—粮食挑战进行一次总体评估,并首先研究得出中国燃煤发电年耗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20%的关键结论。此外,我们的报道更指出了一个令人警醒的问题,即我国用水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但其间的能源足迹问题却常常被人忽视。二十多篇有关中国瓶颈问题的多媒体报道已引起决策层、研究人员、国内外非政府组织的兴趣,从而促进了新的研究工作、政策讨论及项目的开展。

 

为了继续加深这一领域的对话、突出可能的解决方案,中国环境论坛与北京的环保组织创绿中心携手,2013年8月共同组织了第一次中国水源-能源团队(China Water-Energy Team) 交流活动。在为期一周的交流活动中,小组成员与中国政府研究机构、智库、非政府环保组织、 大学、企业共开展了六次闭门讨论及两次公开讨论。

 

本《路线图》提纲挈领地总结了此次交流活动的要点,特别是中美环境和能源工作者的多次深度访谈,并力图做到以下三点:

1. 阐述中国的水源—能源—粮食问题的趋势并指出相关组织;

2. 认识解决中国水源—能源—粮食瓶颈的研究空白与政策缺口;

3. 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强调中美合作解决两 国面临的水源—能源—粮食挑战的重要意义。

 

中国环境论坛和创绿中心的目标是打破中美两国政府、研究机构、企业、非政府组织之间和内部的壁垒,加强知识共享,藉此促进决策的优化和环境的绿化。我们希望通过该《路线图》为两国更好地应对水源—能源—粮食挑战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