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以来,中国政府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深入参与国际合作,支持发起“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投资绿色化,助力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一带一路”。

正值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作为致力于推动带路绿色发展并为其规划和落地建言献策的民间联盟,带路绿色发展平台为带路投资绿色化提出11条建议和具体举措,以实际行动全力支持带路建设绿色化相关政策的具体落实。

2018年12月10日,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与气候治理”系列会议在波兰的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4)现场正式启动。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南南合作等多双边合作机制,提升中国气候目标和行动的同时,与国际社会携手达成全球1.5℃的温控目标,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政府决策者与投资者意识到,煤电投资活动对公众健康存在诸多危害、对环境与社会带来众多负面影响,政府和企业也会因此面临许多财务、名誉和搁浅资产风险,因此正逐步加强和推动公共及社会资本退出煤炭行业、流向绿色产业的政策与行动。基于此,创绿研究院在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的支持下,梳理并对比了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多边倡议、G20国家的金融机构、大型商业银行,以及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和主要银行在煤炭相关行业的投融资政策,为中国金融机构细化其低碳转型政策与标准,制定系统、完善的环境社会保障制度和行业投资策略,将国家和全球气候目标充分融入机构运营和相关业务中,助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参考和借鉴。
联合国环境署第六期《全球环境展望》(2019年)在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期间发布,呼吁决策者立即采取行动,解决紧迫的环境问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其他国际商定的环境目标,如《巴黎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