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绿色“海上丝绸之路”港口体系的几点建议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由此,“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凸显了“一带一路”建设的绿色指向。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路”)的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经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经过南海到南太平洋。而港口是“一路”建设的重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企业目前参与投资建设了“一路”沿线港口至少37个(含七个国内港口),覆盖东南亚、南亚、非洲、欧洲等23国。“一路”主要港口项目概况见表1。
表1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港口投资项目概况
名称 |
国别(洲) |
中方投资企业 |
投资方式 |
主要投资建设内容 |
进展情况 |
瓜达尔港 |
巴基斯坦 (亚洲) |
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 |
跨国收购运营权 (扩建+运营) |
投资总额拟为16.2亿美元,包括修建瓜达尔港东部连接港口和海岸线的高速公路、瓜达尔港防波堤、锚地疏浚工程、自贸区基础设施建设、新瓜达尔国际机场等9个项目。[i] |
2016年11月13日正式开航 |
科伦坡港 |
斯里兰 (亚洲) |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 |
绿地投资 (新建+运营) |
与斯里兰卡港务局合作开发,集商业、居住和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港口城,项目一期投资14亿美元。[ii] |
2016年3月通过环评和司法审批后重启建设 |
比雷埃夫斯港 |
希腊 (欧洲) |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
跨国并购 (改扩建+运营) |
获得比雷埃夫斯港67% 的股份。按照新的特许经营权协议,投资2.938亿欧元进行邮轮码头扩建、建设30万吨级船坞、提升配套硬件设施,扩大修船规模,积极开拓修理海工设备等。[iii] |
2016年8月正式接管经营 |
吉布提港多哈雷多功能港 |
吉布提 (非洲) |
融资:招商局集团 承建: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建筑集团 |
跨国并购+对外承包工程 (施工建设+经营) |
招商局国际持有23.5%股权。项目总投资预计5.8亿美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主码头、工作船码头、仓库、生产辅助建筑物、道路和堆场等,设计年吞吐能力为708万吨和20万标箱。[iv] |
2016年2月开始动工 |
皎漂深水港 |
缅甸 (亚洲) |
中国中信集团牵头的跨国企业集团联合体 |
绿地投资 (新建+运营) |
包含皎漂特区的深水港和工业园两个项目:深水港项目占地607英亩,包含马德岛和延白岛两个港区,共10个泊位,还包含连接工业园和港口的道路和桥梁。项目计划分四期建设,总工期约20年。工业园项目占地2446英亩,计划分三期建设。[v] |
已中标,合同谈判进行中(截至2016年10月16日) |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在“一路”沿线的港口建设要特别重视避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损害。“一路”沿线国家生态环境多样,海洋生态敏感区分布广,沿海自然灾害频发。同时,“一路”沿线的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政策、规范和标准尚不健全,针对港口项目的环境标准和环保规范较少。港口建设可能面临多样的环境风险,主要体现在港口及集运输系统占用岸线和土地带来的一系列生态影响,如对海岸湿地(滩涂)、红树林、近海生物、陆地生态系统等的影响,尤其需要关注项目是否涉及近岸海域保护区及其他生态敏感区,以及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对环境和周边居民的影响。
如果中企还要进行港口的运营,则需要考虑进出港船舶的大气污染防治、废水(含油污水、生活污水、洗舱水、压载水等)及废弃物的接收和处理处置,港口机械、运输车辆和(或)火车机车等的大气污染防治,港口疏浚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水环境的影响,以及港口发展对当地渔业发展的影响等。除了上述环境影响,《愿景与行动》还要求“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一方面,港口的建设运营带来航运及陆上交通运输的显著增加,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上升,投资企业需考虑港口项目对气候变化的贡献。另一方面,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沿海极端天气现象频繁,中企需应对更加频繁和严重的气象灾害(如风暴潮)对港口项目的影响,通过工程和管理措施适应气候变化。
因此,中企在“一路”的港口投资活动中不能忽视可能存在的环境和气候风险。欧美企业多年来对外投资合作的实践表明,开展全过程环境管理是“一路”港口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当然,对于绿地投资新建并运营港口、跨国并购新建或扩建并运营港口,以及对外承包港口工程建设等不同类型,全过程环境管理的程序和要求略有不同。
首先,在做出投资决定或谈判前,开展环境调查是企业规避风险的有效工具和手段。对于新建港口,建议详尽地调查项目拟选址地区的环境、社会经济及政治现状,识别敏感区域和可能的环境及气候风险,调查当地利益相关方对拟议港口项目的态度。对跨国并购已建港口项目,重点调查港口的环保许可和环境绩效,是否发生过环境投诉、诉讼,以及当地居民和非政府组织对项目的评价等。环境调查的结果可以作为港口对外投资决策的依据。
第二,新建和改扩建港口项目在作出投资决策后、获得项目审批前,应按照投资目的国的法律法规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取得环境许可。由于港口项目一般占地较大,受影响的环境要素多、影响范围广,因此,建议“一路”的港口投资项目按照港区战略/规划环评的要求进行,与国际标准和规范接轨;将港口的社会经济影响和风险评估纳入评价,促进公众参与。前期的环境调查可为环评提供初步的资料和信息。
第三,“一路”港口项目获得当地审批后,建设期应开展环境监理,严格按照环评及环保审批的要求落实环保工程和措施。对于对外承包工程类港口项目,建议承建方还要考虑业主要求与国际通行标准之间的差距,若发现环保设计不足,应善意提醒业主,共商解决方法。
第四,“一路”港口的投资企业在输出先进经验,对港口进行高效的运营管理的同时,也应该开展高标准的环境管理。建议“一路”港口参考国际经验,编制“绿色港口发展规划”,对运营期的各项环境管理工作、港口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进行部署,定期评估规划实施的环境绩效,并根据最新的政策和技术发展动态更新。
综上,“一路”港口的绿色发展既是国家战略的要求,也是我国对外投资企业规避环境和气候风险的必然选择。对港口投资决策到运营期全过程的环境管理,不仅能降低“一路”港口的环境影响、提升气候变化适应能力,还能够树立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绿色形象。建议各个“一路”港口项目根据投资类型和目的国的要求,因地制宜的选择恰当的环境管理工具,识别可能的环境和气候风险,开展全过程环境管理。
作者:朱祉熹(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朱源(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i] 中国经济周刊. 中巴经济走廊将为中巴经贸带来什么. 2015年第16期. http://paper.people.com.cn/zgjjzk/html/2015-04/27/content_1570006.htm
[ii] 新华社. 斯里兰卡新政府批准继续建设港口城项目. 2015年2月6日. 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15/0206/c172467-26517157.html
[iii]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中远海运完成比雷埃夫斯港务局多数股权收购. 2016年8月10日. http://www.chinabulker.com:9080/content.jsp?id=410
[iv] 经济日报. 吉布提迎来发展黄金期——中吉多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2016年6月23日. http://paper.ce.cn/jjrb/html/2016-06/23/content_304292.htm
[v] 中信集团. 中信集团就缅甸外国投资调查项目的回应. 2016年10月16日/ https://business-humanrights.org/en/node/144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