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中国对外投资过程中减少并规避因环境因素导致的社会和金融风险,遵循负责任投资原则,促进 “一带一路”投资绿色化,将生态文明和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带路建设,推动联合国 2030 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巴黎协定》总目标的实现,落实由七部委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对外投资环境管理倡议》,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绿金委)于2017年成立了中国对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课题组,研究并编制了《中国对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参考手册》(以下简称《手册》)。该手册已于2018年4月绿金委主办的国际绿色金融论坛上发布。本报告主要摘自《手册》中由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德国)北京代表处支持、创绿研究院整理并编写的内容,包括对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的目标、范围、通用准则,带路典型国家环境风险识别和评估案例,气候风险管理国家案例,可参考的国际公约、行业规范和国家法律法规等。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重启,电力用户参与市场化交易的准入条件逐渐放宽,电力价格机制的转变、交易方式和品种的放开,都为电力用户参与市场化交易创造了条件。然而,中国的绿电市场仍处于建设初期,用电企业对于有哪些可行的绿电消费途径、如何在这些途径中做出选择等问题尚存疑虑。本手册基于现有政策,对三类绿电消费途径的适用条件、项目经济性影响因素、市场成熟度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针对企业如何选择和参与绿电消费提出了建议。
美国的绿电市场历经了二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了强制市场与自愿交易并存、采购方式灵活多样的市场格局。中国绿电市场正在起步阶段,尚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论文围绕国内决策者和市场主体共同关心的几大问题,包括美国的绿电市场的构建方式和运作机制、绿电采购的主要途径和关键步骤、管制市场和放松管制市场下的交易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希望能为中国绿电市场的构建提供参考。
根据我们最新的报告,美国许多城市的公共交通工具未能在通勤中充分体现其作用。基于人口普查和就业数据,这个报告为公共交通系统如何服务于城市人口建立了12个新的基准。研究调查的美国城市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城市存在气候变化风险,且由于均没有建立任何大型公共交通系统为居民服务,这使气候变化风险更有加剧的趋势。
本报告对相关行业“一带一路”走出去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一带一路”沿 线相关产能的需求,并参照国内外先进的污染物排放、能耗、水耗、碳排放等方面的标 准和要求,首次提出有关行业“一带一路”走出去的自愿的“绿色产能合作指标体系”。 为促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我们建议有关行业(1) 分析带路重点地区和国家的实际需求,做好提前规划、调研并科学布局;(2)识别中国 有关行业的比较优势,支持和倡导优势领域和绿色产能合作,反对中国相关产业政策和 结构调整目录中规定的落后装备走出去;(3)建议该指标体系作为行业自律的原则、金 融机构绿色投融资的依据以及政府制定有关政策的参考。指导企业走出去的基本原则和 参考依据。同时,有关机构还要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资源条件、不同工况、 不同需求下的差异化指标,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有关行业在有关地区实际开展绿 色产能合作的指南。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