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后,绿色金融在中国迅速发展。
当前,政界与学界对于“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强力保障功能已经达成了共识,认为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八个重要方面。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只要有了这些制度,生态环境问题就一定能够得到根本性解决呢?很显然,这里面并不存在绝对性的必然关系。这是因为,如果所建构的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运行,那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本身的激励、规范、制约和引导等功能就无法彰显出来。这就涉及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实效性的问题。那么,如何增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这其中包括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等三个层面的问题。
本报告系统总结并梳理近年来我国能源管理体系推进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障碍,研究提出 “十三五 ”期间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的路径、方法和政策建议,供相关政府部门参考。
2018年,城市碳达峰国际合作平台发布了《中国城市低碳与达峰行动案例集(2018)》,报告编制得到了包括能源基金会在内的平台成员的大力支持。
报告通过材料整理和访谈,分析梳理了中国8个城市在低碳发展和低碳达峰行动方面的典型案例和做法,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实践借鉴,并鼓励机制创新。
城市碳达峰国际合作平台由11家在华国际机构共同成立,旨在帮助中国城市顺利实现既定达峰目标。
本报告基于小熊油耗和OBD(智驾行)APP提供的乘用车大数据,继续跟踪分析中国乘用车队实际道路驾驶和实际油耗情况,这是iCET第四年与小熊油耗APP合作,第二年与智驾行APP合作,进行油耗与VKT方面的研究。同时,本次研究重点也从单一的车辆实际油耗与工况油耗差异过渡到车辆出行行为规律(主要为行驶里程VKT)与车辆实际油耗差异并行的阶段,旨在为乘用车实际道路监测提供更多素材,以更好进行政策改进。
12月14日,联合国卡托维兹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的最后一场边会活动举行。这场名为“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革命研究成果交流会”的活动吸引了大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嘉宾前来学习和交流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