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化石能源仍然是东盟国家最主要的来源, 化石能源消费在能源需求中的占比仍超过 70%。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东盟国家 面临能源转型的迫切需求。为此,东盟各国纷纷制定了清洁能源发展目标,并推出一系 列发展清洁能源的支持政策,以快速增加清洁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为了 深入了解东盟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与规划目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委托水电水利规 划设计总院开展《东盟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及重点案例国研究》课题研究,旨在为东盟国家可再生能源持续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绿色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涵,目的是保 护公众身体健康,维护环境生态系统和应对气候变化,保卫 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支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绿 色低碳和包容性发展。国际公益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 (NRDC)自 2016 年启动了绿色带路项目,研究中国与“一 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相关重点行业产能合作中的低碳发展方 案、政策措施、实施路径和相关机制,提供绿色金融支持绿 色产能合作中的机制和指南,并分享中国有关行业低碳绿色 的技术和经验,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和应对 气候变化目标的实现。此外,NRDC 作为发起机构之一支持建 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平台”,促进相关研究和信息的分享。 合作伙伴包括国家核心智库、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近日发布了《“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发展合作路径及其促进机制研究》。
绿色和平与四川循环经济研究中心近日联合发布的简报《“一带一路”后中国企业风电、光伏海外股权投资趋势分析》回顾了中国过去十年海外风电光伏投资的发展趋势和环境影响。简报重点关注了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后,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的路径和投资结构的变化。
2018年12月10日,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与气候治理”系列会议在波兰的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4)现场正式启动。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南南合作等多双边合作机制,提升中国气候目标和行动的同时,与国际社会携手达成全球1.5℃的温控目标,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政府决策者与投资者意识到,煤电投资活动对公众健康存在诸多危害、对环境与社会带来众多负面影响,政府和企业也会因此面临许多财务、名誉和搁浅资产风险,因此正逐步加强和推动公共及社会资本退出煤炭行业、流向绿色产业的政策与行动。基于此,创绿研究院在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的支持下,梳理并对比了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多边倡议、G20国家的金融机构、大型商业银行,以及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和主要银行在煤炭相关行业的投融资政策,为中国金融机构细化其低碳转型政策与标准,制定系统、完善的环境社会保障制度和行业投资策略,将国家和全球气候目标充分融入机构运营和相关业务中,助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