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必须遵循绿色发展原则

日期:

在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环境问题和社会风险逐渐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挑战。绿色发展原则不仅是中国政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庄严承诺,对企业把握商机、节省成本、赢得市场亦有重大意义。贯彻落实绿色发展原则,需要国家引导、企业自觉和对外合作中的园区化发展;同时,国家需要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营造必要的环境。

经济的全球化势必带来生态环境问题的全球化,也势必会产生各种社会、文化和政治方面的摩擦和冲突。无论发达国家还是中国,在“走出去”过程中,都面临着由投融资活动引起的各种各样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如何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减少由投资活动产生的生态足迹,实现境外投资的可持续发展,对各国政府和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必须面对且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中国政府倡导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机遇,一带一路国家多分布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和敏感的区域。随着世界各国对生态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等问题愈来愈重视,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面临的环境压力越来越严峻,遵循绿色发展原则是唯一的选择。

图片来源:网络

一、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遵循绿色发展原则是我国政府的庄严承诺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提供了一个与国际社会共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2015年由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共同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表示,要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保护投资所在国生态环境,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当地资源能源,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与投资所在国共商、共建、共赢。2016年6月底,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乌兹别克斯坦时提出了打造绿色、健康、智力、和平的丝绸之路,将“绿色”放在了带路建设的首要位置,提出要着力深化环保合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与带路沿线国家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同时,在中国的努力下,绿色金融被首次纳入G20重要议程,并设立了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绿色金融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制度安排,在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绿色行业,企业遵循绿色原则,国家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绿色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指引和指导意见,以引导中资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国内外投资时,关注绿色行业,重视所投资项目的环境风险控制和管理,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对中国政府和企业而言,既是责任,也是挑战。为了更好地落实建设绿色新“丝绸之路”的理念,不仅需要我国政府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应的法律法规、实施标准和指南,也需要参与“一带一路”投资和建设的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遵循绿色发展的原则,积极履行自身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负责任的投资,关注其投资和运营项目潜在的环境问题并加以妥善管理和解决,为降低中国境外投资的生态足迹,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添砖加瓦。

 

二、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企业遵循绿色发展原则非常重要

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企业在投资建设过程中要关注并妥善解决项目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二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到节能节材和环境友好;三是企业应生产出节能环保型的产品。

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企业遵循绿色发展原则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这是我国和带路沿线国家的共同要求。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质就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在“十三五”规划中,我国已经把绿色发展列为国家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将其作为开展各项工作所必须遵循的一大准则。当前,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国际社会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战略,已经形成了共同行动计划和具体方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对绿色低碳发展非常重视,对绿色发展的要求甚至比我国更高、更严格。由此可见,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未来一切经济活动的一大准则,是不能逾越的一道红线。企业无论在国内发展还是在国外发展,都必须遵循绿色发展原则。

其次,这是企业谋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既是谋生之道,也是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可以增强自身软实力,提升竞争力,争取竞争新优势。原因有三点:一是绿色低碳发展蕴含巨大商机。绿色发展包含的内容很多,市场非常广阔,对企业来说商机无限。如绿色能源、绿色工业、环保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等。我国绿色发展技术与世界同步,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如风电、光伏发电、智能电网、智慧能源、互联网技术、特高压输电、低碳技术、智能制造、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等等,这些行业产业链很长,均处于快速发展态势,市场广阔,企业抢占到这块市场,就占据了未来发展的先机。

二是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可以使企业节省成本。节能和环保本身也是减少原材料消耗的根本措施,可以大幅度减少成本,显著提高竞争力,这与企业谋求自身利益一点不矛盾,而且效益显著。

三是只有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企业才能赢得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正在向高质量、高品质、无污染的方向发展,绿色产品是市场需求的方向。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更是避免全球生态灾难,增强气候韧性的必然选择。为此,世界各国把绿色低碳作为国际贸易的强制性市场准入标准,而且这一趋向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严格。因此,企业只有生产绿色低碳产品才能赢得国际市场,企业只有采取绿色低碳的投资和生产方式才能被允许进入这些国家发展,否则没有出路。由此可见,绿色低碳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投资运营的一个硬约束。

 

三、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促进企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必须采取有力措施

首先,国家要引导好。在实施“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中,国家应当制定专门的绿色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所有“一带一路”投资项目必须做到绿色低碳,所有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建厂都应符合绿色标准,生产出的产品应满足绿色低碳指标,做到决不把污染项目带出国门,绝不在国外生产高耗低效污染产品。

其次,企业要自觉遵守绿色发展原则和标准。每个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都要遵循国家制定的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把循环经济理念贯彻落实到每个企业、每个产品、每项生产工序上,按照绿色低碳准则和循环经济理念设计企业发展战略、生产流程、营销模式和企业文化,做到废物资源化利用和高标准排放,甚至零污染排放,生产高能效和环境友好的绿色产品,努力打造绿色品牌。同时,国家应通过有效的机制和政策鼓励绿色低碳龙头企业走出去,中小企业也要主动向绿色品牌企业靠拢,形成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绿色品牌企业的航空母舰,抱团出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第三,在对外合作中,推行园区化发展。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中,要在投资所在国发展绿色产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制定园区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以实现资源、能源、物料的闭合循环利用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做到产业发展园区化,努力实现园区污染零排放,把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

 

四、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促进企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必须要有严格政策法制环境做支撑

首先,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建议通过国家相关政策的建立和引导,以及与带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协议和双边合作机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价格、技术经济等优惠政策体系,鼓励企业走绿色低碳道路,重点是发展循环经济和生产绿色产品。比如,实施绿色信贷金融战略,对符合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低碳发展等绿色发展要求的企业和项目加大信贷支持,限制和禁止向国家明文禁止的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和纳入违规排污“黑名单”的企业贷款。

其次,实施绿色低碳消费战略。绿色消费是绿色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国家之前和合作和交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建立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制订鼓励绿色消费的经济政策,鼓励居民优先购买经过环保标志认证的产品,引导绿色消费。

第三,建立绿色品牌评估、优选和宣传机制。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沟通和交流,帮助沿线国家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把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失纳入对企业统计范围,形成绿色低碳评价体系,定期评选先进绿色品牌产品和生产企业,鼓励各种传播媒体大力宣传绿色品牌和生产企业,形成有利于优强绿色品牌产品和企业加快发展的氛围。

第四,建立政府监督、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的环保监督机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企业来说是要付出成本的,企业都是以效益为中心的,不少企业把减少环保支出和生产低劣质量产品,作为谋取效益的渠道,这是决不能容许的。我们一定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形成共识,决不要带污染的GDP,决不要给老百姓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GDP,决不让违法违规排污的企业逍遥法外,要大幅度增加环保违法成本,让那些胆敢违法的企业付出应有的代价。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形成政府监督、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的环保监督机制的环保执法监管机制,让违规违法者无处循迹。

在“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逐渐兴起,尤其是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企业境外投资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但在走出去过程中,除带动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外,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能源资源管理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日益关注,以及国内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和企业社会责任等理念的发展,中国政府及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在境外投资过程遵循绿色发展原则,以期与带路沿线国家携手共建丝绸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从政府角度来讲,要积极参与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并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指南,构建绿色金融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绿色低碳投资。企业也应遵循国际、国内和投资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指引,主动履行其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识别并妥善管理投资建设及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环境问题,降低由于其投资所产生的生态足迹,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优势,取得先机,实现自身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唐元(国务院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