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过程对沿线各国NDC目标能否实现,并可能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升,对全球实现2℃乃至1.5℃的温控目标极为关键,这也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在低碳绿色领域开展能源和技术等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本期《绿色聚焦·中国与世界》邀请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叶燕婓巡视员,与读者就带路投资环境社会风险管理和国内绿色金融所面临的挑战及可选的解决方案进行探讨。同时,来自兴业银行的专家简要分析了绿色金融视角下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路径,并提出在对外投资中践行绿色金融理念,银行应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自身环境和社会表现。
作为国内绿色金融领域的资深专家,叶燕斐局长对金融机构投融资环境社会风险管理及绿色金融体系的建立、推进与发展有着深入彻底的研究和全面独到的见解。恰好在德国G20峰会结束后一个月,以绿色金融为主题的《绿色聚焦·中国与世界》第五期发布之际,我们有幸邀请到叶燕斐局长为广大读者录制了一期“既高屋建瓴,又接地气,详实有料,有理有例”的演讲和访谈。
中国绿色领导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平台于 8 月 23 日在京召开 “一带一路”电力与高耗能行业绿色产能合作研讨会。来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绿色金融学会、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家开发银行、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电力规划院、中国新能源海外产业发展联盟、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神华研究院、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国际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钢铁、水泥、煤化工行业协会代表,以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推进带路沿线国家的绿色产能合作。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中国智库走出去设立海外办公室的时机越来越成熟。而设立海外办公室,会直接影响国外核心舆论场。具体而言,在海外办公室的建设方面,从资金、人员,以及树立形象等不同角度,中国需借鉴更多国际社会的先进经验。
随着金融机构在海外投融资中作用的凸显,融资渠道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也越发重要。中国目前存在原有融资方式和规模与不断扩大的融资需求不相称、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初期缺乏境外融资经验和全球视野的管理体系等问题。
